操作说明
A203 由两部分组成:
1)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(CSP)
2)整形放大器(SA)。
CSP 的输出在内部连接到 SA 的输入。
CSP 和 SA 分开供电,为独立运行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。但是,对于常规操作,引脚 11 和引脚 14 应连接至 Vs。电源内设旁路。注意电路布线设计,在某些应用中,电源去耦可能会很有用。如果 A203 的引线够长或装置已插好,则未连接的引脚 2、3、6、7、10、15 和 16 应接地,以尽量减少噪声。
CSP 的灵敏度可通过下式计算:G = 44/C,单位为 mV/MeV(Si),其中 C 是反馈电容(单位为 pF)。A203 中的反馈电容为 2 pF。如果需要更低的灵敏度,可以在引脚 1 和 13 之间添加一个外部电容。应使用具有良好温度稳定性的电容,并且引线应尽可能地短。
探测器必须通过具有适当额定电压的电容与引脚 1 进行电容耦合。
如果要将 CSP(引脚 13)的输出连接到外部电路,则必须用外部电容进行耦合。此输出可驱动数英尺未端接的同轴电缆。
SA 有两个输出:1)单极(引脚 8),为单积分 ‐ 单微分。2)双极(引脚 9),为单积分 ‐ 双微分。任何一个输出都可以驱动具有输入耦合电容的 A206。如果单极性输出(引脚 8)要连接到其他外部电路,则必须对它进行电容耦合。
如果单极性输出需要零极点对消以最小化基线偏移,则必须在引脚 12 和 13 之间添加一个外部 1 兆欧电阻。
通过使用小电容将负测试电荷注入输入,使用脉冲发生器对 A203 进行测试。该装置将对方波或下降时间较长(> 10 µs)的拖尾脉冲的下降沿作出响应。无论哪种情况,负向过渡都应小于 20 ns。电路中的电荷转移根据 Q = C·V 进行,其中 Q = 传递到输入的总电荷,C = 测试电容器的值,V = 脉冲幅度。在此电路中只能使用小电容(1 至 10 pF)。测试时,请勿经由大电容连接低阻抗脉冲发生器,因为这会使输入过载,并可能损坏设备。例如:2 pF 测试电容器上的 22 mV 拖尾脉冲相当于硅中的 1 MeV 能量损失(3.5 eV/对),并将在引脚 8 处产生 210 mV 单极性脉冲。
测试电路
负向脉冲
上升时间 < 20 ns,下降时间 > 10 µs 或方波
振幅: 22 mV = 1 MeV (Si)
例如:模拟硅探测器中的 1 MeV:
1 MeV (Si) = 0.044 pC
Ct = 2 pF
V = Q / Ct = 0.044 pC / 2 pF = 22 mV
即进入 2 pF 测试电容的 22 mV 阶跃可模拟硅中的 1 MeV。
”